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

 

1227 弘法人才首重德行


















請馬上打開音響聆聽現場錄音與我們共享心得

放生儀軌錄音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政局評論分享錄音1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仁波切開示與祈福錄音1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桂緣師姐分享錄音1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兆民師兄分享錄音1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
讀書時刻分享錄音1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慧璽法師開示錄音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念佛回向錄音mp3


******** Pls download mp3 here ********


談習講方式

弘法人才首重德行       (990329早餐)

達 拉斯召開「美國淨宗護法會議」,有意邀請中國法師到美國各地講經弘法,這是很好的構想,也是真正的好事。現代弘法人才非常缺乏,人才的培養需要精心照顧, 長時間才能培育成就。而人才最重要、最根本的是德行,若沒有德行只有才華,不但不能成事,而且造業,於自、於他、於教都沒有好處。人才的培養不難,德行的 培養就難了,現代社會與古代不同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的誘惑,比古代增長百倍、千倍都不止。古人在那種環境之下,很少的誘惑,他都會很謹慎的去防範,唯恐 退轉。生在現代社會,若避免不了物欲的誘惑,必定退墮,必定造業,那就是古人常講:「袈裟之下失人身」,是非常可憐可悲之事。

品 德的修養,在現今社會要靠自己。過去,父母、老師能幫忙,可以做增上緣。現代社會提倡民主、自由、開放,兒女不聽父母教誨,學生不接受老師勸告,所以在這 種環境之下,不靠自己就一無所成。靠自己就是自己要覺悟,「三皈」要念念不忘,「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」,念念與覺正淨相應,念念離迷邪染,這才 有救。這是諸位同學們要深深警惕的。

「德 行」的含義,「行」是行為,包括思想、見解、言語,以及身體的造作,通稱為「三業行為」。「德」是性德,自性本具的德能。與性德相應,這種行為稱作「德 行」。何謂性德?「一念自性」是性德,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」是性德;由此可知,「一」是多麼重要!古大德曾說:「識得一,萬事畢。」「一」就是真 心、自性、真如。一不是數量,落在數量上不是性德。

實 際上,自性、性德是無法以言語表達的,我在講經時曾經介紹「四不可說」,這是天台家的說法,這種說法是根據《大涅槃經》裡的「六種不可說」。不可說就是不 可思議,不得已用「一」來表示。一念、一心,就是自己的真心、本性,就是有情眾生的佛性,一切眾生的法性。二念就變質了,二念是無明,三念就是阿賴耶。所 以說與一念相應,純真無妄,這種思想、見解、行為,稱作「德行」。這是法身大士的德行,我們可望而不可及。

在 我們初學之人,德行的標準降到最低,就是「淨業三福」。思想、見解、言行與三福相應,這種行為稱為「德行」。三福,第一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 殺,修十善業」,慈心不殺是五戒。與孝親、尊師、受持五戒十善相應,這種行就是德行。第二: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;第三: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 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十一句是我們現在修學德行的標準。若不以此為基礎,修學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佛在三福後面總結,此三條是十 方三世一切諸佛「淨業正因」,修學有無結果、成就,關鍵在此地。換句話說,一切大小乘經千言萬語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,無非是這三條的詮釋,為我們詳加解釋 而已。

學講經的方法、技術不難,一個月的時間足矣;根性鈍一點之人,三個月也足夠。我們培訓班在講經技術方面收到效果,德行方面一定要靠同學們自覺,自己認真努力,要發心作師作範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要發此大心,立如是大志,我們這一生才能度自己,才能幫助別人。

要 邀請法師到國外弘法利生,德行為第一考量,其次才是學術,這對我們才有真正利益。在此地一起共修的同學,為了將來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,一定要砥礪自己的品 德,如理如法的修學,不辜負海內外許多護法大德們的期望,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所以要邀請法師,只要他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能與三福相應, 就可以禮請,要特別著重這一點。

我希望達拉斯佛七、佛學講座是每個月舉行一次,不能中斷。怕我們的體力、精神比不上古人,不能像古人那樣精進,所以我們舉辦一星期,休息一星期。一個月當中有一次佛七、一次佛學講座,這才像個道場。

若 不願意幫助一切社會大眾,自己要做個老修行,這是小乘人,利益眾生的意願不強,只希望自己成就,也行!那必須找一個深山建小茅篷,自己修行。這是大乘心與 小乘心不同之處,但是都值得讚歎。大乘菩薩能夠捨己為人,犧牲自己,成就別人。大慈菩薩讚歎,你這一生當中真正幫助兩個人往生成佛,就比自己修行精進。因 為世出世間最殊勝、最大的福報,是幫助人作佛。一尊佛成佛之後度的許多眾生,與你有關係,是你幫助他成佛的,等於說都是你度的。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,你 的福報就無量無邊,你決定得生淨土。只要你臨命終時,心不顛倒,神志清楚,念佛的功夫差一點也不要緊,這些人也會同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。因為他們知恩報 恩,想到自己能到極樂世界,是你的幫助,不會忘記恩人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我們要曉得。

所 以發大乘心,發大乘願,修大乘行,一切諸佛菩薩無不讚歎。《楞嚴經》上,釋迦牟尼佛責備小乘、呵斥小乘,一定要懂這個意思。大乘心可貴,即刻得到一切諸佛 的護念,龍天善神的擁護;而小乘得感應不容易,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。尤其在《法華經》上,佛明白開示,末法時期,大乘契機,小乘不契機。我們現在深深 體會到。古代社會是封閉、保守的,所以小乘契機;現在社會是自由、開放的,此時宣傳保守的修學法,一般人很難接受,所以大乘契機。


(請繼續按此欣賞現場錄影, 可放大全影幕)
(欣賞youtub的方法, 您可以先打開所有youtub錄影後, 再一一按暫停, 讓它們
全部下載完後, 再一個一個慢慢欣賞完整流暢錄影)

放生1227


放生1227-1


放生1227-2


放生1227-3


放生1227-4


放生1227-5


放生1227-6


放生1227-7


放生1227-8







<< 首頁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

訂閱 文章 [Atom]